您好,欢迎访问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

请输入搜索信息:

校级精品课——《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07日 来源:互联网 点击:[]

附件1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精品课程

学院名称 人文学院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负责人 马晓东

申报日期 20084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填 写 要求

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马晓东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8年11月

职 称

副教授

最后学历

研究生

高校教龄

16年

所在学院

人文学院

电 话

15804102029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完成的主要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工作情况(不超过5门)

时间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

课程性质

学生人数

1994年至今

古代文学

1

4

专业必修

450人

2006年至今

古典诗词曲研究

2

3

专业选修

101人

2007年至今

红楼梦研究

3

3

专业选修

80人

2003年至今

东西文化比较

4

2

专业选修

182人

2000年至今

秘书实务

5

2

专业必修

220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传承古典文学精神构建当代和谐社会

省社科联

1

主持

古代文学创新教学法研究

校本

3

主持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情况(不超过5篇)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刊物级别

发表时间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古文课堂内外的素质教育

辽宁师专学报

省级

2000年4月

试论高职学校素质教育中教师的素质结构

辽宁师专学报

省级

2004年4月

试论词过片的章法结构艺术

铁岭师专学报

市级

2007年3期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价值的现代传承

铁岭师专学报

市级

2008年1期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情况(不超过5项)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获奖时间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辽宁省教育厅

独立

2006年

铁岭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

铁岭市教育局等

独立

2006年

铁岭师专青年骨干教师

铁岭师专

独立

2006年

师专先进个人

铁岭师专

独立

02、03、06

院教案评比一等奖、校优秀奖

铁岭师专

独立

2007年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铁岭大旅游格局的策划与构建研究

市社科联

1

主持

铁岭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市社科联

1

参与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省统战部

1

参与

铁岭市党政机关贯彻实施普通话情况调研

国家语委

2

参与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省教育厅

2

参与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不超过五篇)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刊物级别

发表时间

署名次序

落絮无声春坠泪——从柳絮词说探春

《红楼求是集》

国家级

2003年

独立完成

何处“女娲石”道是无情却有情

《红楼》

省级

1999年

独立完成

人物画廊的过渡与借鉴—六姐、素姐、凤姐比较谈

《红楼》

省级

2003年

独立完成

空有梦相随

辽宁师专学报

省级

1999年

独立完成

从禅意诗花月意象看古代文人的虚静守一

辽宁师专学报

省级

2006年

独立完成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获奖时间

署名次序

《人物画廊的过渡与借鉴》论文一等奖

市写作学会

2003年

独立完成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古文课堂内外的素质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铁岭师专

2000年

独立完成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与实践》科研论文一等奖

铁岭师专

2004年

独立完成

《试析“产教合作”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科研论文二等奖

现代教育论坛

2004年

独立完成

《从禅意诗花月意象看古代文人的虚静守一》科研成果二等奖

铁岭师专

2007年

独立完成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于景福

1953年

副教授

中文

骨干教师

杜春霞

1968、12月

副教授

中文

骨干教师

黄涛

1966年、9

副教授

中文

骨干教师

王晓飞

1963年9月

讲师

中文

骨干教师

尹君

1971、12月

副教授

中文

骨干教师

张文英

1975、10月

讲师

中文

骨干教师

郑智平

1976、3

讲师

中文

骨干教师

魏来

1978、10月

助教

中文

骨干教师

孙晓东

1978、8月

助教

中文

骨干教师

2-2

教学

队伍

整体

情况

古代文学课程已开设15年,任课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充分体现精讲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项目负责人马晓东从1994年起,一直担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从2005年起承担本科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古典诗词研究》、《红楼梦研究》课程,有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任辽宁省写作协会理事、辽宁省历史学会理事、铁岭红学会理事。主持、参与多项科研立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发表作品30多篇;多次荣获校级、市级科研论文研讨会奖励。《为有源头活水来—谈古文课堂内外的素质教育》2000年荣获校级科研论文研讨会一等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与实践》2004年荣获校级科研论文研讨会一等奖。《人物画廊的过渡与借鉴》2003年荣获市写作学会论文研讨会一等奖。

多次获师专先进个人称号;所授课程被评为优秀课;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铁岭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铁岭师专骨干教师。

项目参加教师有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2人;在古代文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科研成果比较丰厚。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学历教高:硕士(包括同等学力)7人;年龄结构老中青搭配,最大56岁,最小30岁。

1975、10月

讲师

中文

骨干教师

2-3

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这一课题改革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评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古代文学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个中心,两大能力,三个层面,四种考评”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即以古代文学作品选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欣赏与审美能力、原创能力;同时利用三个层面(中国古代文学必修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研究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讲座)的教学,全力打造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累积专题论文、原创作品、古典文学课件大赛、期末考试四种考评的成绩,作为学生的古代文学总成绩。

创新型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整合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要新颖,信息量大;教学中能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处理好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经典性与现代性的关系。

1976、3

讲师

中文

骨干教师

课程负责人主持两项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科研立项:

1、2007年主持校本科研立项《古代文学创新教学法研究》。

2、2008年主持辽宁省社科联科研立项文学类《传承古典文学精神,构建当代和谐社会》。

参编教材:

1、 高校本科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辽海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2、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中外文学名著鉴赏》,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1978、10月

助教

中文

骨干教师

教学队伍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参与完成10余项立项,发表多篇论文:

于景福:《简论林黛玉的三首咏菊诗》发表在《红楼求是集》

黄涛:《刘姥姥新论》发表在《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3期。

《为有源头活水来》发表在《辽宁师专学报》2004年第5期。

《论聊斋志异中的家庭伦理小说》发表在《辽宁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

杜春霞:《解读蔡玉卿极其山居漫咏卷》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5期。

王晓飞:参编高校本科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辽海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郑智平:《一片冰心在玉壶》发表在《红楼求是集》

张文英:《黑暗王国里的曙光》发表在《红楼求是集》

魏来:《论鸿门宴的艺术成就》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期

孙晓东:《论汤显祖爱情观内在建构的多层次性》发表在《社科纵横》2006年第10期。

1978、8月

助教

中文

骨干教师

3.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本科及专科的一门基础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使学生获得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篇目;培养学生正确、科学评价鉴赏优秀作品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近五年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有步骤地向研究型、实践型课程转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强调文学史知识传授与文学研究的结合;

二、围绕“中国古代文学”主干课程设立一系列相关的选修课程,使课程建设体系化科学化,并探索课程体系的创新;如《古典诗词研究》、《红楼梦研究》、《古代散文研究》、《古代小说研究》等课程。

三、编纂出版研究型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籍,不断进行有专业自我特色的教材建设;课程负责人参编高校本科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辽海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中外文学名著鉴赏》,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主编的《古典诗词研究》正在出版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文学课程面临新的挑战。它需要任课教师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使教学真正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现行的文学教学大纲将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分开讲授,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两大现象:一是教学容量大而教学时数少;二是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不能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已不适应新世纪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创新教育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古代文学教学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建立一个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这一课题改革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评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古代文学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个中心,两大能力,三个层面,四种考评”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即以古代文学作品选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欣赏与审美能力、原创能力;同时利用三个层面(中国古代文学必修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研究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讲座)的教学,全力打造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累积专题论文、原创作品、古典文学课件大赛、期末考试四种考评的成绩,作为学生的古代文学总成绩。

创新型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整合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要新颖,信息量大;教学中能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处理好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经典性与现代性的关系。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学设施比较完善。

拥有辅助音像设备、教具,配备电脑,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光盘刻录机等先进教学辅助设备,有进行CAI课件开发研制、应用的能力。我们有自制的古代文学教学课件和教学光盘,中文专业还专设有图书资料室,所藏文献资料丰富。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本课程实行教学导师制,由主讲教师担任所授课班级的教学导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

网络教学环境较好,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加教学过程中信息量,真实形象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法:创新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1)版块式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整个古代文学教学中,运用“心灵感悟”、“文学基础”、“原创天地”、“口语训练”、“吟诵评析”五大版块,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中“文学基础” 版块以教师为主,其他版块都以学生为主,锻炼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五大版块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灵活运用,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剩平等而互动的关系。

(2)教师经常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进行创新设计的兴趣。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4)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既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强化了学生的素质。

2、创新型教学考评体系

教学中大胆革新以往的期末一卷式考评方式,而是运用多种方式,灵活、全面、综合地考评学生的学习整体水平。

古代文学总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平时专题论文成绩占20%;原创作品占20%、古典文学课件大赛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课程教学内容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上述几个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学素质为基本目标。教学中选择文学发生、发展、嬗变的关键点,分列若干专题,采取讲座与讨论形式,以点带面,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概括与抽象能力。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校、系领导都曾对这门课程听过课,他们认为本课程形式新,有创意,教学背景设置恰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组织较好,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发言和听课认真,教学环节紧凑,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精神,特别是堂上讨论和课后作业,要求用多媒体课件完成,这对学生各项技能的锻炼都是很有益处的。

近年来,来我系参观的相关专家均对本课程的教学特色给予较高评价,对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感到满意欣赏,并对课程内容改革给予称赞。

根据教务处和系、教研室组织的学生课程调查,学生们一致认为:

1、课堂气氛好,能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

2、这门课上课生动有趣,能学到古代文学相关知识与技能;

3、重情景模拟,课件图文并茂,有情节,设置了背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教学条件能再改善一些,学习效果会更好。

4.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本门课程开设以来,在校、系领导的不断指导下,教学团队精心配合,扎实工作,完成了相当多的课程准备工作。主要特色有:

1、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即以中文专业学生为中心,使其真正掌握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据此学以致用,能创作古典诗词,能正确分析古典小说人物形象等。

2、特色鲜明地提出创新型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注重人才培养效益为基本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注重人才综合素质为宗旨”,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因此,对于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创新型教学模式:

形成“一个中心,两大能力,三个层面,四种考评”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4-2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没有完全实行多媒体教学。

整个课程体系的多媒体和网络化还要进一步加强。

2、研究型教材建设刚刚起步,教材的教学实践还未展开。

3、相关科研成就还要充实和提高。

5.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一、建设目标

把本课程建设成为有国家重点学科为科研依靠、有完备先进的教材体系与呈现形式、有研究型大学主干课程教学特色的,由骨干教师群体组成的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精品课程。

二、建设步骤

1、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交流机制,形成以优秀中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群体,并大力扶持培养青年教师,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各有专长、充满活力的教学梯队。

2、完善教材建设。一要创新,二要探索现代教学方式,如用网络课程与多媒体等来强化中国古代文学这门传统学科的课程教学。

3、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逐步实现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领域内的问题探究、经典作品研读作为教学的主导内容,而将传统的通史、通论知识体系作为教学中的参考与辅助内容,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和文本的细读,直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之内涵,从而加强对通论性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把握。

4、注重科研和古代文学教学的内在关联,将科研成果更多地转变为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融入新的内容。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部分电子教案

《古代文学》、《古典诗词研究》、《红楼梦研究》

2、教学大纲

3、考试试题

6.其它

6-1学院全面审查意见(包括实践效果、推广价值、学生及后续课程教师反映等):

单位(公章) 院长(签章)

6-2校课程建设委员会评委会意见:

校课程建设委员会负责人(签章)

评委人数

表决结果

同意人数

不同意人数

参加人数

弃权人数

6-3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学校公章 主管校领导(签字)

上一条:省级精品课——《教师口语》

关闭